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

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65节(1 / 2)

天才一秒记住【18PO免费看书】地址:http://www.po1826.com

<dt css="rd">

&esp;&esp;想到这里,他就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邬秉让。

&esp;&esp;听说他要在水运仪象台的基础上做改进,邬秉让很是震惊,然后就是兴奋。

&esp;&esp;要是别人说这话,他肯定不相信,会认为对方痴心妄想。

&esp;&esp;但陈景恪说这话,他深信不疑。

&esp;&esp;并且立即表示,自己也想参与进来。

&esp;&esp;最后双方商定,钦天监和洛下书院一起研究。

&esp;&esp;等研究出来之后,钟表归书院,陈景恪负责说服皇帝让钦天监打造一台新式仪象台。

&esp;&esp;属于是大家各取所需了。

&esp;&esp;再说书院那边,学了小两年一直都在打基础。

&esp;&esp;老师倒还好说,部分学生确实有些失望。

&esp;&esp;我们是来学习传说中的理科的,怎么这么久都没见动静?

&esp;&esp;莫非是陈伴读不想教?

&esp;&esp;陈景恪突然通知,要带领师生制作一个计算时间的机械工具,让大家体会一下理科的美。

&esp;&esp;同时也解决洛下书院的经费问题。

&esp;&esp;大家有多兴奋可想而知。

&esp;&esp;这里解释一句,洛下书院是陈景恪的私人书院,并非朝廷开办。

&esp;&esp;原因很简单,朝廷的钱不是随便花的。

&esp;&esp;出钱办学也可以,朝廷要派遣学政官吏进行管理,必须要按照国子监划定的科目授课。

&esp;&esp;说白了,拿了朝廷的钱就要受朝廷的管。

&esp;&esp;想搞特殊也行,但要遭到朝野的非议。

&esp;&esp;陈景恪不想搞特殊,也不想自找麻烦,干脆就自己出钱弄了。

&esp;&esp;当然,说是自己出钱,实际上办学经费一大半都是权贵资助的。

&esp;&esp;至于他们为什么要资助陈景恪,无需多做解释。

&esp;&esp;但光靠权贵资助也不行,毕竟吃人嘴软拿人手短,人家投资了是有所求的。

&esp;&esp;况且,别人的钱花起来也不自在。

&esp;&esp;陈景恪就一直想给书院,弄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,于是就将主意打到了钟表头上。

&esp;&esp;言归正传。

&esp;&esp;得知陈伴读要再次展示理科知识,而且还要大家一起参与,师生们都非常高兴。

&esp;&esp;这个消息也很快就传了出去。

&esp;&esp;先得到消息的自然是各权贵,他们都兴奋不已。

&esp;&esp;陈伴读终于听到我们的心声了吗?

&esp;&esp;然后消息传到了外界,大家对此也都是眼前一亮。

&esp;&esp;大家关注的重点在于,这是一件计时用的工具。

&esp;&esp;时间有多重要自然都懂,自古以来一直在想办法计时。

&esp;&esp;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日晷和漏壶。

&esp;&esp;但这两样东西都有缺陷,使用非常不方便,关键不是一般人家能装备的起的。

&esp;&esp;如果陈景恪能造出一个轻便,又能准确记录时间的工具,那可是太好了。

&esp;&esp;至于能不能造出来……

&esp;&esp;还是那句话,对陈景恪的本事,没有任何人怀疑。

&esp;&esp;他说要造好东西,那肯定是能造出来的。

&esp;&esp;毕竟留声机这么不可思议的东西都造出来了,更何况是区区记录时间的小玩意儿。

&esp;&esp;就连隔壁打擂台的方孝孺,都被抢去了一些风头。

&esp;&esp;实际上研究钟表的真正主力是邬秉让团队,书院的师生只能打打下手。

&esp;&esp;也正是因为有他们,研究的进度才会那么快。

&esp;&esp;在陈景恪的提醒下,结合水运仪象台的结构,只用了一个多月就造出了雏形。

&esp;&esp;不过这个雏形并不完美,首先就是没有指针,其次就是运转的频率不对。

&esp;&esp;转一圈并不是一天,要么快,要么就慢。

&esp;&esp;在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,正确的频率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调试。

&esp;&esp;又经过四个多月的完善调试,终于在六月末拿出了第一款成熟的产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