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

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45节(1 / 2)

天才一秒记住【18PO免费看书】地址:http://www.po1826.com

<dt css="rd">

&esp;&esp;其一是马上就要新年了,作为华夏最重要的节日,其意义是不一样的。

&esp;&esp;大家刚刚迁徙到这里,心中难免会有些惶恐不适应。

&esp;&esp;过年的喜庆,能让人忘却很多负面情绪。

&esp;&esp;也能通过节日,让人对新环境产生一定的归属感。

&esp;&esp;其二,也能利用节日麻痹次大陆上的那些人,让他们误以为燕国没有别的野心。

&esp;&esp;其三,自然是等待大明那边的资源全部到位。

&esp;&esp;燕王府初来乍到,是没有能力自己生产战争物资的,只能从大明运送过来。

&esp;&esp;这需要时间。

&esp;&esp;“主要是南洋乱局,导致往来西洋的船只比往年少了一半还多,这也影响到了我们收集物资的速度。”

&esp;&esp;“不过即便是按照现在的速度,也能确保在明年初,储备到足够的物资。”

&esp;&esp;朱高炽想起南洋乱局,脸上的表情也变得凝重了一些,说道:

&esp;&esp;“不知道大明那边的情况如何了,大分封计划是否顺利。”

&esp;&esp;第407章 尊王攘夷

&esp;&esp;洛水旁的一家酒楼,里面坐满了前来参加科举的士子。

&esp;&esp;一般情况下,参加科举都会提前几个月动身,然后提前一两个月甚至更久到达洛阳。

&esp;&esp;一来是为了应对意外情况,比如路上耽搁了,比如水土不服生病。

&esp;&esp;二来也是想和其他士子交流一番,既能增长学问,也能多结识一些人脉。

&esp;&esp;读书人嘛,最喜欢发表意见,尤其是喜欢扎堆讨论国家大事。

&esp;&esp;所以,各酒楼就成了他们经常出没的地方。

&esp;&esp;最近热门话题有两个,一个是大华夏概念,一个是南洋分封。

&esp;&esp;“今年的策论考题,我以为十有八九和华夏有关……”

&esp;&esp;“英雄所见略同,我也以为至少有一两道题和华夏有关。”

&esp;&esp;“我以为可以更大胆一点,题目应该有华夷之辩。”

&esp;&esp;“我也以为当有此题,破题的方向都想好了。”

&esp;&esp;“如果没有更好的破题方向,就抓住‘出则夷狄、入则华夏’来答,至少不会偏题。”

&esp;&esp;“我觉得,配合南洋来答题,更容易得高分。”

&esp;&esp;此言一出,众人纷纷赞同。

&esp;&esp;蹭热门话题来答题,这是自古以来的考试习惯。

&esp;&esp;而且但凡有一点政治敏锐度,都能意识到南洋分封不只是分封那么简单。

&esp;&esp;很可能是一次政策大调整,甚至是某些历史性大事件的转折点。

&esp;&esp;这种热度要是不蹭,拿不到高分也怪不得别人。

&esp;&esp;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,大家畅所欲言,发表着自己对政治的看法。

&esp;&esp;就在这时,门外传来熟悉的声音:

&esp;&esp;“卖报卖报……南洋分封波澜再起……”

&esp;&esp;“卖报卖报……方唯物最新文章,论南洋分封与周礼复兴……”

&esp;&esp;方唯物就是方孝孺的雅号,因唯物学而得。

&esp;&esp;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辩论,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唯物学。

&esp;&esp;不论是支持还是反对者,都认可了他的能力和唯物学。

&esp;&esp;确实是一家之言,有可取之处。

&esp;&esp;理学大儒视其为大敌,但在地位上却将双方放在了同等位置。

&esp;&esp;说白了,他们已经认可了方孝孺大儒的身份。

&esp;&esp;普通读书人反而不那么敌视他了。

&esp;&esp;毕竟学问不到一定层次,是无法理解两者深层次差异的。

&esp;&esp;至于什么道统之争,和他们关系也不大。

&esp;&esp;学习谁的道统都没关系,重点是学到了。

&esp;&esp;目前,对于普通读书人来说,学习唯物学唯一的障碍,就是科举。

&esp;&esp;毕竟现在科举依然掌握在理学派手里。

&esp;&esp;而唯物学,在朝堂也缺少代言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