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历史同人] 大秦地府日常

第644章(2 / 2)

天才一秒记住【18PO免费看书】地址:http://www.po1826.com

&esp;&esp;系统:……

&esp;&esp;群臣:……

&esp;&esp;齐月萱狐疑地问道:

&esp;&esp;【啊?原来他不是自己贪了这笔钱,是故意的,就为了帮朝廷省钱?不是吧,他不都把钱分发下去了吗?】

&esp;&esp;马尚书继续超大声地打补丁:

&esp;&esp;“陛下有所不知,当初的银钱臣怕一个人拿着不够稳妥,特意分散开存放。”

&esp;&esp;那几个跪在地上的也坚强开口:

&esp;&esp;“是极是极,还请陛下遣人去臣等府中将封存的银钱取回。”

&esp;&esp;齐月萱还是觉得哪里不对:

&esp;&esp;【这种操作是正常的吗?还有这种省法?难道是皇帝以前当皇子的时候,嫌弃老皇帝拿钱折腾这个是浪费,所以私下里授意马尚书这么干的?】

&esp;&esp;【这样国库里因为几次修建没钱了,以后老皇帝就没办法继续浪费钱修这些有的没的。听起来好像有点合理,所以拿赝品字画糊弄先帝也是故意的?】

&esp;&esp;桥松吐槽道:

&esp;&esp;【很好,我祖父又开始替人背锅了。】

&esp;&esp;本来就是贪墨,也不知道他爹怎么想的,给人扭成现在这样。

&esp;&esp;打成贪墨不就可以直接把钱都要回来了吗?根本用不着让尚书承认这钱一开始就是为国库省的,多此一举。

&esp;&esp;扶苏没去搭理儿子。

&esp;&esp;桥松从小就有这个毛病,因为生长环境在法度大秦的缘故,过于嫉恶如仇了。

&esp;&esp;但治国很多时候不能太讲究这些。

&esp;&esp;他固然可以直接处置了马尚书,可是马尚书没了之后,谁来接任工部尚书的位置?着急要修的堤坝谁能做到全局统筹、不留一点隐患?

&esp;&esp;就算要处置,也不能是现在。

&esp;&esp;夏汛才是大事,一不小心就会牵扯到数十万人的性命。在这件事面前,只是贪墨先帝修宫殿的银子,完全可以往后排。

&esp;&esp;贪墨之所以叫人厌恶,不仅是因为贪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钱,更因为贪完后事情没有办好,导致百姓受损严重。

&esp;&esp;如果事情办得妥妥帖帖,那就是另一码事,属于虚报价格,高价卖低物。

&esp;&esp;后续补上差价还给国库,再额外进行一些处罚,事情也就解决了。

&esp;&esp;何况,马尚书可没在长城堤坝这些工程上抠钱。

&esp;&esp;他的目标很明确的,只坑先帝大兴土木的钱。反正昏君的钱不坑白不坑,坑了也不容易翻车,还没有心理负担。

&esp;&esp;扶苏轻叹一口气。

&esp;&esp;还是朝中人才太少的问题。

&esp;&esp;工部上下没几个是干净的,要处理就得全部一起处理了。然后工部停摆,几十万堤坝周围的百姓坐那儿等死。

&esp;&esp;哪怕从别的部门拉人上来填补,没有经验就是最大的问题。着急赶工的情况下,没经验会拖延进度,甚至把事情办砸。

&esp;&esp;何况,从哪儿能调这么多人出来?

&esp;&esp;再往深了说,工部有问题,其他五部难道就没有问题吗?他们贪得就比工部少吗?工部尚书能在造价上做文章,里头可能没有户部官员的配合吗?

&esp;&esp;一下子两个部门寄了,朝中一共也才六部啊!

&esp;&esp;当一个朝野上下没有任何人是干净的时候,彻彻底底的秉公执法就是不现实的。

&esp;&esp;那么只能走迂回曲折的办法解决问题。

&esp;&esp;比如暂时保持原样,拿回银钱,再利用这件事震慑所有涉事成员,让他们接下来乖乖干活。用戴罪立功来忽悠他们,等事情办完有了替代的人才之后,再来一一清算。

&esp;&esp;毕竟戴罪立功的“罪”和“功”孰多孰少,还不是皇帝说了算?所以后续那些人想完全脱罪,属于白日做梦,该受的惩罚还是要受一些的。

&esp;&esp;扶苏只颔首对父亲说道:

&esp;&esp;“此事是我与马尚书私下商议的,陛下许是还不知道,这才一直不曾叫尚书将钱财送归国库。”

&esp;&esp;打个补丁,补上为什么这件事既然是新帝授意,那新帝都继位好几个月了,钱还没送来的bug。

&esp;&esp;因为新帝不知情,是九江王自作主张。

&esp;&esp;如此一来,就把秦政头上多出来的帽子摘掉了,锅扣到了扶苏自己身上。

&esp;&esp;秦政已经习惯背锅了。

&esp;&esp;不过儿子愿意体贴地为父亲分担,他还是很受用的。

&esp;&esp;秦政夸赞了一句:

&esp;&esp;“你一向细心,这件事你办得极好。”

&esp;&esp;扶苏于是接着对尚书开了句“玩笑”: